一、所谓角度
是指创作者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的总视点,也就是站在什么位置,选择什么方向去观察和反映社会生活。凡是超凡脱俗、脱颖而出新闻电视专题片,无不是角度新颖,不同凡响,甚至是可以这样说,只要自己的作品寻得一个新颖、独特、深邃的角度,那么作品就成功了一半。 角度的选择,是视专题片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。
主观视角:它是以创作者的口吻或作品人物的眼睛,直接观察生活和抒发情感的角度。它采取自述体的风格或主观式的叙述方式,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感情色彩。
客观视角:它是一种在旁观者的立场,依据事物本来面貌来再现社会生活的视角,它不是创作者主观感受、直接显露和抒发,而是具有较强的客观真实性和表现形态的自由性。
主客观交替角度,这是一种主客相结合的特殊角度:有时,在客观视角中插入主观表现;有时,在主观视角中插入客观叙述,从而使其兼有客叙述性和主观抒情性的双重特征。
多角度表现,它是一种站在创作者或作品诸多人物的不同角度上,共同阐明同一对象的本质特征。由于每个叙述角度都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、认识和评判,因此形成了同一对象的多侧面描述,从而有利于对事件或人物的完整刻画。时下,由创作者直接指点给观众“这是什么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那么,就应该以自己的思维去适应观从的观赏心理,就是在作品中给观众留下再创造的余地。让观众自已在分析、判继的过程中,有所发现,有所领悟,有所感受,才能从中获得强烈的观赏兴趣。
一部成功的电视专题片,应该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。
最能够唤起观众再创造能力的、给观众留下丰富联想和想象空间的,是开放型电视结构。
横向开放结构:这是一种依据空间变化组合而成的横向开放结构,尤如“板块”,加上一块或拿掉几块,对作品整体结构和内容表现无关大局不会影响作品思想性的表达。
纵向开放结构:这是一种依据时间“缀连”而成的纵向开放结构,尤如用时间线索,将散乱的生活画面,串连而成的“项链”,多串几个或减少几个,均不影响它的完善和美观。
纵横交错开放结构:它的表现形态多由节目主持人的活动表现时间的纵向流程;由被采访的人物事迹,揭示空间的横向展现,它可以根据作品内容需要,较为随意地增减主持人的活动内容,或被采访者的行为事迹,它本身也构成一种开放型的艺术结构。
二、所谓再现
就是采用纪实主义的手法,真实地记录社会现实,在电视屏幕上复现生活的具体过程和真实情况,酷似生活原有形态,明确地告诉观众,生活就是这样。
“再现”生活方式
(1)再现事件的时间流程:生活本身是流动的,事件都有发生,发展的过程,将这一切流程真实地展现于屏幕之上,是再现的重要表现手段。
(2)再现现实的空间全貌:世界是空间构成的,任何人物和事件都离不开特定的生产空间,因此将真实的生活环境展现于屏幕之上,世是“再现”的重要任务。
景深镜头能使观众真切看到真实空间的全貌与事物的实际联系,从而避免片断地划分空间,以及分切地表现时间的弊病。从而使客观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,展现在屏幕之上。
在电视屏幕上再现生活情景,必然排斥生活的“戏剧化”和“提纯化”,而应努力求得再现“毛胚生活”和“初始形态”,尽可能地开拓生活本身的蕴藏的多层含意。不要追求惊心动魄的画面,不要故作惊人之举,一切都应该酷似平淡,淡泊,自然的生活本身。
当然“再现”生活,并不是简单的照般生活,刻板的模仿生活,更不是对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描述,它需要对生活自身进行选择和提炼,仍需要创作者情感的渗透。
[摆拍、补拍、抓拍]
三、所谓表现
所谓“表现”,就是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,集中某些意念、情绪、感情或思想。通过这种表现,揭示生活中那些最有诗意的,最富内容的深刻情感内涵。
这种“表现”的思维方式,是对传统地“再现”生活,也就是真实的纪录生活的一个重要突破。如果传统的“再现”生活,仅仅告诉人们“生活是这样”的话,那么“表现”生活则是告诉人们“生活应该是那样”。所以说“表现”生活是对社会生活本身的艺术升华。
电视专题片在运用“表现”手段时,具体有如下的画面体现方式:
(1)象征性画面:所谓象征,就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,借以表现与之相似相近的观点、思想或情感。目的是使画面更有韵味、更具诗情。
(2)隐喻性画面:所谓隐喻,就是运用画面语言,在屏幕上以它事物来类比思想。也就是把抽象的思想意念,难以传言的思想情感,化作真实可见的屏幕画面,以期引起观众的联想,领会其中的寓意和情绪色彩,从而深化并丰富形象的诗意,产生深厚的情绪感染力。
如:电视专片《中国风流》中,那蓝色映衬下充满冷色调的时钟,隐喻着时间的冷酷无情;那黄色光线烘托下充满暖色调的台灯,隐喻着生命炽烈的激情;那高空飘落的小纸片,隐喻着女主人公高考落弟;在黑底、红布映衬下的五个黄鸡蛋,隐喻着一片温馨的慈母之情。
(3)烘托性画面:所谓烘托,即“烘云托月”之意,主要是指画面的主体构图之外,再浅墨淡地的将其外部轮廓加以渲染和烘托,以使其主体构图的丰厚情感内蕴,更加鲜明突出。这种烘托性画面语言,可以收到绘画艺术的审美效果,从而把观众带入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,感受到创作者蕴含的深厚情感
四、所谓细节
如果说情节是电视专题片的肋骨,那么细节则构成丰腴的血肉。只有肋骨,是僵死的“骷髅”,有了血肉,才是有生命的活人。
所谓细节,是指在电视屏幕上构成人物性格,事件发展、社会情景,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单位。
细节的作用:
1、揭示人物复杂的心态细节,是深入地揭示人物复杂心理活动的需要化方式,电视观众可以通过真实可见的生活细节,洞察理解,认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,从而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和可信性。
2、描述人物情感变化历程好的生活细节,还可以具体展现人物情感变化的全过程,使电视观众清晰地把握情感变化的鲜明脉络,以及心灵的历程。
3、展现人物的完整历史独特的细节捕捉和运用,不仅可以展现人物的心态,描绘人物情感和变化历程,而且可以展现人生的全部历史,使电视观众对人物的完整人生命运获得深蕴的历史感受。
电视专题片的创作,难以依赖情节取胜,它更强调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来表达感情,塑造人物。真切生动的细节是塑造人物性格、丰富情节因素、增强感染力和表现深度的重要手段。这些细微的生活情状,通过视觉形象细腻地展现在屏幕之上,可以起到小中见大,以一当十的重要表现作用。
在细节运用的时候,不能满足于细节的真实再现和叠加,而要注意细节内涵的开掘和表现。
五、节奏的把握
所谓“节奏”就是电视专题片的编辑章法,合谐的内在旋律,以及内部组合的艺术规律。它体现时空的处理、安排的长短、快慢、张弛的有机组合特征。
电视专题片的节奏体现为运动。因为电视是时空的艺术,所以这种“运动”体现为时间的运动,空间的运动,以及时空交融的运动形态。
1、时间运动节奏: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越短,作品的节奏便越快;一个镜头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越长,作品的节奏便越慢,也就是说,短镜头,造成快节奏;长镜头,造成慢节奏。
2、空间运动节奏
电视专题片的节奏,不只体现时间因素,还表现为“空间形态”,也就是动态的镜头本身所体现出的动作内容,如画面上快速奔跑的骑兵,庄严而严肃的送葬人流,都形成了空间运动的节奏:前者,为快节奏;后者,为慢节奏。
3、时空交融的运动节奏
事实上,在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节奏体现中,既没有单一的时间动动,也没有单一的空间运动,必然是两者交融在一起,形成时空共同的运动形态。也就是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融为一体所形成的合谐运动形态——旋律、节奏。
|